絕大部分新文章都改到其他平台發表

9 四月, 2018

夜貓:theowl.hk

夜貓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owlhk/

運動公社:https://www.facebook.com/sportscommune/

為了巴西,支持阿根廷!

13 七月, 2014

作為巴西球迷的我,本應要在決賽支持德國以免巴西死敵阿根廷在馬拉簡拿球場贏得冠軍。但這幾星期一路看著主流輿論怎樣評價巴西隊,令我不得不決定考慮支持阿根廷了!

在四強前,巴西跌跌撞撞下一路晉級,但還是備受批判。巴西踢法不「巴西」的說法,在報章和網絡上隨處可見。而這個作為形容詞的「巴西」,大概所指的是進攻至上、靠水銀瀉地的組織和個人技術令球迷如癡如醉的踢法。到二零一四年,掌握話語權的人,大概未看過一九七零那支巴西隊,又或者對比利時代印象模糊。於是一九八二年的巴西隊就取代了一九七零年的巴西成為指標。三十二年前,有薛高、科高、蘇古迪斯、施里蘇等人的中場線掌握大局,配合精采。但到二零一四年,不但叫巴西的中場作美妙配合已是奢求。事實上,只要對方認真壓迫,巴西在中場位置很多時連控球權也會輕易丟失。

不用傳球的Volante

和今年一樣,八二年的巴西也是失敗收場的。到八六年,雖然前線有加拉加取代了像今年費特一樣平庸的沙真奴任中鋒,但巴西的中場線已在退化當中。薛高和蘇古迪斯各射失一隻十二碼後,巴西在八強被法國淘汰,連續四屆未能奪標。正是由於這兩次失敗,巴西國家隊的風格後來有重大轉變。九四年,在體能教練出身的彭利拿領軍下,創造力最強的萊爾在淘汰賽階段被貶為後備。同時,在施華和鄧加兩位防守中場保護防線的情況下,巴西終四奪世界盃。

因為九四年的成功,那一屆國家隊的踢法也成為了巴西國內足球的主要風格。要取得好成績,關鍵不是中場的創造力有多少。中場最重要的任務是做好防務。於是被巴西人稱為「volante」的防守中場這個位置愈受重視。而對不少巴西教練來說,volante的防守能力遠比傳球和組織能力重要。再加上巴西的進攻愈來愈依靠翼衛的助攻,更加需要volante在中後場填補翼衛助攻時留下的空間。因此,過去十多年,根本就難以在巴西找到有良好傳球能力的防守中場。到零二年巴西五奪世界盃時,既然中場的傳球和組織能力已完全沒有世界級水平,教練史路拉利放棄了控球在腳為主的踢法。這二十多年來的演法解釋了為甚麼巴西球迷那麼尊敬意大利的派路。因為一位會在volante位置出現,但有一流傳送能力的球員,在巴西已是近乎絕種。

重新理解巴西足球

簡而言之,其實巴西早已拋棄了所謂「巴西」的踢法差不多四分一個世紀。今天仍然以八二年的巴西作為判斷巴西隊的準則,根本就是過時和不合理。只有無視巴西自身足球演化,才會對今天的巴西有不設實際的想像。另一方面,那種所謂很「巴西」的「漂亮足球」(jogo bonito/beautiful game)的踢法,也很可能只是一個神話。傳統上,巴西國內視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為技術流的基地,但南部近烏拉圭一帶則以體力化足球為標記。而南部球隊國際隊就是七十年代巴西開始有恆常全國賽初期最成功的球隊。假如你細心看一九七零年的巴西隊,你會見到他們沒有控球權時,是會差不多全軍退守後場以類近四五一的姿態防守。人們認為巴西有踢出「漂亮足球」的責任,其實也是建基於對巴西的片面理解。

巴西人為足球而生?

據說,主辦世界盃等大型運動會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世人重新認識主辦國。但這次巴西的世界盃似乎難以做到這效果。首先,賽前有關工程進度緩慢的負面新聞已進一步強化了拉美世界沒效率的印象。此外,當巴西在四強落後零比五時,已見到網絡上有不少人再問巴西出現暴動沒呢?亦有人再質疑德國隊能否安全離開球場。到下半場,網絡世界己有所謂「暴動」的照片流傳,而且相信圖片真實性的人不是少數。當然,某些言論是開玩笑性質,但這些想法是否也是反映在不少人心目中,巴西人容易因足球失去理智?又或者大家覺得巴西人真的浪漫到為足球而生,所以承受不了大敗而要靠騷亂宣洩?

其實去年洲際國家盃時的大規模示威,已是巴西人用行動告訴世人,足球在巴西是重要的,但其重要性還是不如醫療、教育等民生事業。再加上在準決賽是在場上被德國徹底地技術性擊倒,除了心服口服之外還能有甚麼怒火可言?既然沒有怒火,又哪會那麼容易燃起大型騷亂?

主流論述沒有巴西自身的故事

無論是判斷巴西隊的基準,還是討論巴西人慘敗的反應,其實都反映出在這個全球化時代,理論上我們對世界各地的資訊可以唾手可得,但實際上卻是另一回事。對西歐足球,我們可能知道得愈來愈多,見解更見精闢。但對巴西足球的想像,不少人仍然在使用八十年代的標籤。而對巴西這個拉美國家的想像,似乎還是要與「浪漫」和「非理性」這些不夠「現代」和「先進」的形象扯上關係。就算巴西依然是奪得世界盃最多的國家,就算巴西是金磚四國之一,這個國家和它的足球始終還是被凝視和被書寫的對象而已。巴西足球自身的故事,巴西人民自身的追求仍然被排除在主流論述以外。

因此,每四年一次國際主流輿論都會指責巴西不夠「巴西」,而這番指責只會為巴西隊帶來額外的壓力。上屆的主教練鄧加更質疑這樣的指責是西方媒體不希望巴西奪標的陰謀。我對足球風格沒有太多的執著,只希望巴西隊能自主地尋找適合的踢法,不用面對外界要求巴西踢「漂亮足球」的壓力。因此,我這個巴西球迷希望阿根廷陣中效力本土聯賽的加高或者麥斯‧洛迪古斯能成為今屆決賽的英雄。因為或許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更多人擺脫現代西方的世界觀和以西歐足球為中心的視野,令巴西國家隊能擺脫西方輿論的壓力,無後顧之憂走自己的路!

[刊於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三日明報]

巴西 1 德國 7 大菲博輸 慘遭羞辱

9 七月, 2014

賽前說過史高拉利在尼馬缺陣後陷入兩難。究竟是囤兵中場求穩,還是起用班納特一博。出乎意料地,一直調兵遣將甚為保守的史高拉利突然變得進取,以班納特任正選,中場中路只餘下古斯達禾同費拿甸奴。這似乎說明了大菲的心理狀態。四強前一直怕輸,所以緊慎。到達到了四強的基本要求,加上尼馬受傷奪冠壓力減少,史高拉利卻反而放手一博。企圖用賓納特的速度來撕破德國速度慢的防線,不是不合理。只可惜,當第一個入球來自德國時,也意味著這場賭博史高拉利輸得很徹底。

在防線上,馬干續任正選,丹迪則取代了停賽的蒂亞哥施華,同時大衛雷爾斯由偏左的中堅變成偏右的中堅。換言之,三個位置都與十六強不同。但慘敗的起因卻是踢滿六場位置從未動搖的左後衛馬些路。第一球是因角球而失,馬些路的隊友當然要負責任,但出現角球的原因是馬些路在前場大意地丟失控球權。之後第二和第三球都是馬些路那邊的防線被撕破,球傳到中央後,德國中場湧到巴西禁區前,而只得兩名防守中場的巴西則人數不足導致失球。失第二球時不但馬些路任意讓對方走進禁區而未有走前迫對手後撤,也見費拿甸奴顥然患得患失。果然,費拿甸奴個人失誤導致第四球的出現,敗局已定。

排陣出奇地進取是慘敗原因之一,但想不到蒂亞哥施華缺陣的影響這樣大。論防守能力,丹迪不是水貨。如要挑剔就要挑剔他的傳送和長傳能力顯然不如蒂亞哥施華,這對本身中後場組織能力就弱的巴西來說己是很壞的消息。另外,今仗正選球員中,其實只得祖里奧施薩、馬干和費特在今屆前有世界盃上陣經驗。即使蒂亞哥施華在十六強射十二碼前的情緒受到質疑,但防線在上半場中段這樣崩潰,也不禁令人問:形象老練的蒂亞哥施華如在陣中,是否不但可以更好地組織防守以守住造成零比一的那個角球,又或者可以在落後時穩住軍心?

看到下半場,心裏想起了另一場球賽,就是二零一一年世界冠軍球會盃決賽。當日巴塞隆拿靠他們近年的控球在腳踢法以六比零摧毀了有尼馬在陣的巴西山度士。撇除漂亮與否不談,控球在腳和前場的小範圍配合無疑曾是巴西男子國家足球隊的兩大標記。但這兩大特點都難以在近年的巴西隊找到。二零一一年,巴塞隆拿靠訴巴西人控球在腳仍然是可取的踢法。這支德國隊以哥迪奧麾下的拜仁慕尼克的球員為班底。但他們來到德國隊沒有實踐哥迪奧拿的控球至上原則,卻發揮了世界盃各隊中最理想的中前場配合。這兩場敗仗是否就是要巴西足球界痛定思痛,將在巴西己失傳了的兩大標記重新拾回來?

巴西 2 哥倫比亞 1 組織有所加強 下場調動兩難

6 七月, 2014

巴西今仗的正選陣容作出了兩個調動。由於古斯達禾停賽,包連奴復任正選,費拿甸奴則移後一點擔任防線前的最後屏障。而右後衛位置也由馬干取代丹尼爾。後者之前的演出備受巴西輿論質疑,甚至令「Avenida Daniel Alves(丹尼爾大街)」這個概念興起,以防守力較強的老將馬干取而代之用意明顯。

單以上半場的表現來說,這兩個調動令到巴西踢出了比之前四場都較好的水準。相對古斯達禾而言,費拿甸奴的位置較前,令到中場爭奪時的人腳較為充裕。而包連奴雖然表現仍然未如理想,但已比分組賽時大有改進。再加上他倆和馬干的用球能力都算合格,奧斯卡又比前更願意回中後場助拳,面對著中前場迫搶不太積極的哥倫比亞,巴西在上半場總算能由中後場起策動攻勢。

正是由於組織能力的改進,球隊在尼馬只得五、六成的狀態下仍能在上半場製造幾個具威脅的攻門。因此,上半場的表現對四強沒有尼馬可用的巴西來說總算是一點安慰。不過,始終哥倫比亞在中場中路有人數上的優勢,下半場的場上局面已不再是巴西能掌控的。

即使如此,哥倫比亞整場的入球機會根本不多。就算沒有古斯達禾,巴西防守力仍然不錯。費拿甸奴攔截魯莽但真的能壓縮查美斯‧洛迪古斯的活動空間(當然,對一些人來說費拿甸奴是靠粗野攔截對付這位哥倫比亞新星)。踢法較丹尼爾保守的馬干不時移任中間偏右位置,也是令哥倫比亞中路威力大減的原因。右翼古亞達度是哥倫比亞另一主要進攻泉源,本來面對防守力也弱的馬些路應可得到甜頭。不過,今仗侯克堅決由左翼位置回防,令整個防守體系沒有顯著漏洞。被罰十二碼的一球,只不過是首度正選上陣的馬干察覺不到一對中堅已移到禁區外,才令對方突破越位陷阱成單刀之勢。

事實上,蒂亞哥‧施華加大衛‧魯爾斯的中堅組合今屆一直表現上乘,前者在四強停賽肯定是尼馬缺陣外最大的壞消息。預料替補人選將是在德國踢球的丹迪。丹迪的個人能力絕對不容懷疑,但他是否能與大衛‧魯爾斯好好合作仍屬疑問。另外,古斯達禾停賽完畢,相信必會復任正選。而整個中前場究竟如何因應尼馬缺陣而調動,就要看大菲希望求穩還是冒險。

德國邊路攻力不強,但中路幾名球員的合作大概是三十二隊中最好的。將奧斯卡或者侯克移前一點,再讓古斯達禾、費拿甸奴、包連奴、維利安、靴蘭尼斯和拉美利是其中三人同時上場壓縮德國在中場的空間,就是求穩陣法。這個陣法的弱點當然是球隊的侵略性會很低。而如果要針對德國後防速度慢的弱點,那中場中路則只會剩下古斯達禾和費拿甸奴/包連奴,同時「快馬」賓納特會取代尼馬的位置。這樣的話,中場會否像三年前作客德國完全被對手控制,致令球隊又出現過不到半場的尷尬情況?

另一邊廂德國也要思考求穩還是採取主動,如要像三年前主場友賽時那樣一面倒壓著巴西來踢,大概就要壓前令巴西中後場控制不到皮球。但這樣做後防線難免要推前,這會讓德國自身的弱點表露無遺。但如果踢得稍為保守,讓巴西較易在中後場組織攻勢,只要侯克和奧斯卡終露鋒芒,沒有尼馬在陣的巴西仍有潛力以個人能力動搖德國的防守體系。

巴西 1 智利 1 (互射十二碼巴西勝三比二) 苦戰如預期 調動太保守

1 七月, 2014

或許不少沒有追看巴西和智利的人會對巴西踢得如此難看覺得很離譜。但其實巴西的中後場缺乏組織能力已非近年才出現的問題。面對擁有世界第一前場迫搶的智利,恰好將巴西的弱點表露無遺。因此,巴西進攻靠長傳,藉對手高度欠理想靠死球取得入球其實很合理。而智利本身的進攻始終還差點創造力,所以即使擁有較多控球權,全場真正能自身創造的具威脅攻門其實只得兩次。換言之,如果沒有侯克回傳予馬些路那記「醫院波」,巴西很可能在法定時間就能晉級。

其實到加時階段,智利的體能已用得七七八八,巴西絕對有條件在加時了結這場賽事。但是,教練團的調動顯然太過保守。巴西第一個調動是由祖奧入替費特。兩者的級數都不是上乘,但祖奧活動範圍較大而且在比賽城市踢球,取代態沉的費特算是合理,只是沒有預期的效果。然而,另外兩個換人決定就有商榷之處。上次我指費拿甸奴應取代包連奴任正選,可惜費拿甸奴今戰未有優秀演出(當然,這也跟對手的踢法相關)。下半場中後段史路拉利讓拉美利斯入替費拿甸奴,或許是希望靠拉美利斯的衝刺力激活中場。但拉美利斯的用球能力比費拿甸奴更差,在中後場控球已出現極大困難時作出此調動是否合適?到加時巴西再用維利安替補奧斯卡。兩者踢法稍有不同,但勤於助守都是兩者的共通點,且換人後的進攻模式也沒有顯著改變。由此可見,大菲根本就沒有藉換人改動球隊的戰術體系。

選擇了祖奧、拉美利斯和維利安,靴蘭尼斯和賓納特自然就不能上場。但其實他倆才是能為進攻套路上帶來變化的球員。靴蘭尼斯擅長傳球,可大幅提升球隊在中場附近的組織力。賓納特是球隊唯一的正宗翼鋒,如他能上場在邊路製造威脅,也有助祖奧發揮其身高優勢。可是,史高拉利似乎對這兩位防守力不強的球員都沒有足夠信心,故選擇了穩打穩紮的換人決定。但事實說明了這個「維穩」味重的進攻體系其實侵略性欠奉,尤其是尼馬負傷上陣時,這缺點就更加明顯。到底教練團是否願意在下一場賽事冒險改變?

八強對哥倫比亞,古斯達禾將要停賽。理論上古斯達禾是尼馬以外,巴西正選陣容中最難被取代的球員。但古斯達禾用球能力實在太低,而且近仗不時都顯得大意。今次被迫變陣,雖然未知會怎樣變,也許會是改善中場組織力的契機。但當然,沒有古斯達禾箝制哥倫比亞的查美斯‧洛迪古斯,對巴西而言也絕非喜訊。哥倫比亞進攻力比智利更強,但他們的踢法比較「正常」,預料巴西會被長時間壓著來打的機會不大。除了設法令尼馬能趕得及上陣和為中場的配搭傷腦筋外,巴西教練團尚要思考兩大難題。首先,如何面對和巴西邊衛一樣助攻力強的哥倫比亞邊衛?另外,如何調整球員的心理準備?這一支巴西隊國際大賽的經驗極淺,隊長蒂亞哥‧施華在對智利射十二碼前竟然一臉漠然坐在場邊,反過來要包連奴為其打氣。未來幾天,教練團務必要將這次死裏逃生的經驗轉化為臨危不亂的信心,才能令這批球員應付未來的硬仗。

巴西 4 喀麥隆 1 費拿甸奴要踢正選

24 六月, 2014

第一球:古斯達禾在前場左路截球,再傳中交尼馬射入;第二球:巴西後場長傳到左翼位,喀麥隆球員頂球,馬些路第一時間傳交尼馬,後者射入;第三球:喀麥隆未能完全瓦解巴西的角球,致令費拿甸奴能傳交助攻的大衛‧魯爾斯,後者傳中予費特撞入;第四球:奧斯卡在對方禁區頂攔截成功,最後再造就費拿甸奴奠定首名出線資格。

連同首仗對克羅地亞的三個入球,巴西沒有任何一球是由中後場組織攻勢創造出來的。正是由於球隊的正選陣容缺乏在中後場組織攻勢的能力,這一隊巴西極為依賴前場的逼搶。因為,只要逼搶成功,利用對手的防線體系尚未整合的那段空擋,才能為球隊爭得最佳的入球機會。而無論是信心十足的尼馬還是狀態平平的奧斯卡,在這些時候讓他倆在對方禁區附近控球,對守方來說都是相當危險的事。

此外,面對喀麥隆在中前場的壓迫,巴西今戰比平時用了更多的長傳。這也是侯克能貢獻球隊的地方,因為他是接應長傳的最佳目標人物。侯克今次復任正選,下仗則到包連奴的正選地位岌岌可危。攻守俱備的他近態甚差,是喀麥隆上半場多次能在中場中路輕鬆突破的原因。下半場由費拿甸奴取而代之,即令中場中路的攻守能力俱得到提升。而末段用有黃牌在身的拉美利斯冒險上陣取代侯克改踢四三二一,用意似乎是要練習主守踢法。雖然喀麥隆實力稍遜故這次試練的參考價值有限,但起碼變陣後的中場防守能力確是進一步加強,令防守力差的兩閘(所失一球愚見是馬些路的責任最大)不用受那麼大的壓力。

總括來說,巴西的最大殺著就是尼馬和奧斯卡的個人能力;最大弱點則是邊路防守。打造一個能讓利馬和奧斯卡在前場找到空間,同時又能保護邊路防守的體系,就是教練團的任務。而似乎只要用費拿甸奴棄包連奴,其它十個位置不變(當然,費特永遠都可以考慮棄用之),就會是最能平衡攻守、發揮球隊優點及掩護弱點的陣勢了。現在的最大問題是,史高拉利是否真的願意放棄包連奴?

十六強巴西將遇上智利。牌面上看智利不及荷蘭大牌,但擁有世上最強迫搶的智利會否在開賽早段已令沒有組織力的巴西進退失據, 令今次對喀麥隆演練的長傳無用武之地?客隊又會否因為看見今仗巴西的演出而微調踢法,像對西班牙的下半場那樣變得保守一些?史高拉利又會否針對智利防線身高欠理想的缺點下達指令?單是這幾個問題,就足夠巴西球迷在未來幾天睡不著覺了……

巴西 0 墨西哥 0 和局可惜 內容不錯

18 六月, 2014

當初抽籤將巴西和墨西哥抽到同一組時,相信大部分巴西球迷都因為墨西哥在外圍賽的劣作而感到欣喜。但墨西哥近月的實力已大幅度提升,這在對喀麥隆一戰已可見一斑。因此,今戰的結果對巴西來說絕非災難性,巴西球迷甚至可以因為較上仗佳的表現而感到欣慰。

相對揭幕戰對克羅地亞一仗,巴西在首發陣容中作出了一個調動,就是由拉美利斯替代有微傷的侯克。賽後侯克表示其實自己已傷癒,可見這一變動也可能是戰術性的。這一仗巴西做得比上仗好得多的地方就是在防止對手反擊這方面上。防範反擊的能力提升甚至能掩蓋邊路防守的弱點。但我不認為這與用拉美利斯棄侯克相關,而是因為今戰巴西前場的壓迫較為聰明:中後場如果組織好就搶;未組織好就純粹以減慢對手進攻速度為目標。不過,改善這一點也令到球隊能在前場搶回控球權就即時進攻的機會減少,但為了掩護球隊的最大弱點,難免要作些妥協。

當然,可能有人堅持將防範反擊能力改善歸功於拉美利斯。但就算認同這一判點,他在進攻上的貢獻顯然是乏善足陣。同時,當攻擊線上缺乏了力量型的侯克,中後場的長傳就只能以循例又是毫無作為的費特作為目標。沒有侯克分擔開路的責任,平時已夠難看的費特今仗踢來更是格外難看。

下半場開始,史高拉利讓翼鋒賓納特取代黃牌在身的工兵型球員拉美利斯,間接導致下半場墨西哥在中場區域能與巴西拉成均勢。在攻守聯繫依舊做得不好的情況下,尼馬和奧斯卡很多時都在距離禁區很遠的位置拿球。而由於鋒無力、後上的包連奴又顯然狀態欠佳,下半場的進攻模式仍難算得上理想。其實要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以靴蘭尼斯取代包連奴以大幅提升攻守間聯繫,讓三名攻擊中場能在更有威脅的位置取得控球權。然而,靴蘭尼斯的防守力又不如包連奴,在這場並不一定要取勝的賽事中,這做法對大菲而言可能是冒險了一點。所以他最後只是讓維利安取代奧斯卡,沒有大幅度改動場上的結構。

和局對巴西來說當然不是理想戰果。但靠今戰找到了改善防守的辦法,已是一大得著。另外,墨西哥有意識地「見龍門就射」,似乎是因輕視祖里奧‧施薩所致。但到末段,施薩在多次飛撲後,其眼神似乎已較對克羅地亞時具信心,這對巴西的前景來說也十分重要。如果今仗費特的恐怖演出終能說服大菲貶他為後備,那麼對墨西哥一戰對巴西將更具價值。

費特如何體現巴西足球神髓?

15 六月, 2014

在今屆世界盃揭幕戰,巴西中鋒費特成功誘騙日籍球證西村雄一賜巴西一記十二碼球,令巴西反超前克羅地亞,最後順利全取三分。

近年來,「插水」行為在西方媒體(尤其是英語世界)經常被猛烈批判,這類期望球證被自己騙到的伎倆往往被視為足球場上最不道德的行為。但在巴西以至是拉丁美洲世界,對這種行為的態度卻往往是另一回事。不是說巴西或者拉美輿論一定會認同「插水」或者欺騙球證,而是拉美足球文化對這類行為會有多些包容以至是肯定。要了解西方世界與巴西/拉美世界在這方面的分別,就要先認清兩地迴異的歷史軌跡。

首先,在大部分西方國家,都是先有國族認同才有現代足球。但在如巴西這樣的拉美地方在十九世紀獨立建國時,內部有掌握政經權力的歐洲白人殖民者、被壓迫的原住民和黑奴(及其後裔),他們當時之間根本難有一致的認同感。後來拉美各國統治者要進行建構國族的工程時,部分政權就視大眾歡迎的足球為團結國民的工具,因為足球可令國家內不同族群和社會地位的人的視線拉往同一個地方。

除了要凝聚國人外,國族建構過程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令那些社會地位不高,根本分享不到權力和資源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國家的一分子。因此,吸納邊緣社群的文化元素,使之成為國族元素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在巴西,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統治國家的獨裁者Vargas除了大力推動足球外,還推動有非洲元素的森巴歌舞,就是要吸納前黑奴的文化為巴西文化的行動。

另一方面,相對西方世界,拉丁美洲的社會不平等(不論是階級還是族群)更顯得懸殊。在巴西這個黑奴後裔最多的國家更是如此。因此,對不少拉美的低下層而言,社會遊戲規則從來都不公平。他們要擺脫命運,就不能依循制度。即使不能推翻制度,也要在既有制度下尋找僅有的空間,靠與別不同或者是不為主流的手法來維生或者爭取向上流動。這種生活方式在巴西更有一個尊有詞語「malandro」來形容它。

建立自己與它者的不同,當然也是打造國族認同的一重要過程。當巴西足球在二十世紀初逐漸成為國族認同的象徵時,當地人要區分巴西足球和先進歐洲地區的分別時,就會特別強調著重個人色彩、挑戰系統的踢法。一位在場上能靠技術騙過對手,甚至是靠詐術騙到球證的球員,他(對,是「他」不是「她」!)就是在球場上演繹malandro的球員。這種反制度的足球精神,與十九世紀在英國中上層推動現代體育時所抱的價值觀──服從制度和尊重遊戲規則──完全不同。

所以,費特雖然沒有尼馬的優勢腳法,更沒有一個人摧毀對方防線體系的能力,但這次趁對手用手碰他時即跌倒,也是體現著巴西足球長期以來的獨特風格和神髓!

巴西 3 克羅地亞 1 弱點還在又現新隱憂

13 六月, 2014

不幸地,球證成為了球賽的主角。日籍球證西村雄一在上屆八強巴西對荷蘭時縱容荷蘭隊在中場位置踢跌巴西球員,令身為巴西隊球迷的小弟十分憤怒。今次雖然得他一次慷慨判決之助,但綜觀全場我仍然不明白他為何在對踢腳動作如此寬容的同時,卻因為尼馬在一次搶位時手部擊中對方脖子而要出示黃牌。我想,西村雄一出席多次大賽,只是反映國際足協以至世界各國的球證評核制度有多大的瑕疵。

至於巴西隊今戰踢來和過去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奧斯卡很堅決地在右路出現,少有回中場拿球組織攻勢。記憶所及,他要到球賽過了近四分一始首次回到中線要球。這部署有何用意,我實在看不懂,因為此舉似乎只令到原來低下的攻守連繫能力更差。克羅地亞的雙後腰大概是世上首屈一指的,再加上擅於利用丹尼爾身後的位置和他薄弱的防守能力,客軍不但整場比賽令蒂亞哥‧施華要不停走到右後衛位置幫忙,更造就了馬些路的烏龍球。

下半場前情膠著之際,史高拉利先後派遣靴蘭尼斯和賓納特圖加強攻力。但在兩人有顯著貢獻前,費特就成功誘騙球證判罰十二碼,令比賽形勢大為改觀。由巴西領先開始,球隊的另一弱點也再次表露無遺。克羅地亞落後下要加強攻勢,如狼似虎地壓著巴西來踢。但巴西中鋒費特根本無法保護皮球,令巴西隊在最後階段只能「死撐」到完場。若非縱使狀態欠佳卻仍然攻守俱備的奧斯卡靈光一閃,令身材甚佳但落地較慢的克羅地亞門將柏迪高沙再度失守,相信補時階段巴西球迷仍然會是緊張得要命。

看來巴西隊攻守連繫不足,閘位防守力弱,中鋒水平欠佳都已是難以在今屆賽事解決的結構性問題。史高拉利能做的就只有進一步提升球隊防範反擊和中前場球員在防守陣地戰時候的能力。而今仗對巴西來說還有兩個壞消息。第一是祖里奧‧施薩即使救出幾個射門,但還是不能令人完全安心。第二個壞消息是陣中最難以替補的兩名球員──尼馬和古斯達和都領了黃牌,如他們在生死戰中要停賽,對球隊影響將十分之大。

英媒體追打卡塔爾 變相為白禮達助選

12 六月, 2014

  

英國報章Sunday Times連續兩星期爆料,在世界盃開幕和國際足協舉行大會前夕再將卡塔爾靠疑似賄選換得二零二二年世界盃主辦權的爭議推上球迷以至是公眾的視線。正籌備競逐連任的國際足協會長白禮達雖然沒有被指控,但也在非洲足協大會對與會代表發言期間指那些英國傳媒是有種族偏見的。而非洲足協亦通過議案譴責英國媒體藉卡塔議案抹黑非洲。

 

英國傳媒最新對卡塔爾贏得主辦權的質疑都跟前亞洲足協會長哈曼有關。哈曼是卡塔爾人,但在卡塔爾申辦世界盃委員會中卻沒有官銜。最令非洲足球官員氣憤的是Sunday Times指哈曼給予包括非洲足協主席Issa Hayatou在內的數名非洲足球官員金錢和禮物,並質疑哈曼是藉這些禮數換取非洲籍國際足協執委在投票決定主辦權誰屬時投卡塔爾一票。

 

除了非洲足球官員被質疑受賄外,Sunday Times也質疑哈曼促成泰國籍國際足協執委Worawi Makudi 的助手與卡塔爾王室會面商討卡塔爾與泰國的天然氣交易安排是與選票的去向有關。而一直公開宣稱在投票時賜票予卡塔爾的歐洲足協主席柏天尼也再受到質疑。Daily Telegraph 指他在投票前不久曾與哈曼秘密會面。柏天尼承認雙方有會面但堅持兩人只談到國際足協主席一職競選事宜。不過,值得留意的是一向有傳言柏天尼是受到當時的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壓力下而支持卡塔爾

 

既然被質疑收受不當利益的不只是非洲人,為何白禮達和非洲足協有此反應?對白禮達來說,這顯然是鞏固非洲各會員國對他支持的招數。七十年代,巴西人夏維蘭治就是利用第三世界國對的西方世界的不滿而成功擊退英國人羅斯奪取國際足協會長一職。白禮達作為夏維蘭治徒弟,又怎會不懂這策略?事實上,即使白禮達本身是歐洲瑞士人,他的地盤其實一向不在歐洲。

 

非洲雖然只有少數國家和卡塔爾一樣是伊斯蘭世界成員,但情感上難免較認同同屬非西方陣營的卡塔爾。而就算撇除卡塔爾的勞工問題,今次單是針對爭辦過程對卡塔爾的負面報道已是歷屆最多。可是,當年西方世界的德國爆冷擊敗南非贏得零六年世界盃主辦權的過程也絕不乾淨(部分手段更與卡塔爾的策略相當近似),卻沒有見西方媒體像對卡塔爾那樣窮追猛打。而今次一八/二二兩屆世界盃主辦權合併爭辦,算是西方陣營的爭辦國的做法又是否沒有需要被檢視的地方呢?四年前碧咸到千里達和多巴高主持足球課程為英格蘭拉票,顯然就是要討好當時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足球強人Jack Warner。英足總的申辦委員會和碧咸足球學校承諾,如成功申辦一八年世界盃,就會在世界各地搞足球課程。這些做法是否也有利益交換的元素?澳洲方面更在爭辦時分別捐助大洋洲足協和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足協四百萬和五十萬澳洲元。但我們從沒有見到西方主流媒體批判英格蘭或者澳洲的策略。

 

當然,西方媒體選擇質疑贏家而不質疑輸家是可以理解的。但似乎足球權貴圈中人都知道整個申辦遊戲從來都是不乾淨的遊戲,西方(尤其是英國)媒體特別針對第三世界的卡塔爾,對非洲足球權貴來說就是顯露出「輸不起」的心態。雖然「西方對第三世界」的框架不能全面解釋世界足球權貴之間的鬥爭(Issa Hayatou曾與歐洲人一起挑戰白禮達,如今又成為白禮達戰友;哈曼則曾是白禮達戰友,後來卻挑戰白禮達的國際足協會長寶座),但即使現在歐洲足壇明擺著不願為白禮達黃袍加身,後者已成功利用英國媒體的質疑鞏固非洲對他的支持。照此形勢,白禮達下年連任大概是順理成章之事。